锐圆:和爱讲工匠精神的人讲讲工匠精神(3)

   来源:牛摩网newmotor    点击:5126

老板首先要有工匠精神····

锐圆:和爱讲工匠精神的人讲讲工匠精神(3)

国产摩托车,能做到外观件严瓷合缝,也就是车友讲的“做工不错”,或可与之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说发轫于人类会制造工具的那一天,大成于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现在中国正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之所以又念念叨叨所谓工匠精神,天天播放《大国工匠》,原因无它,因为我们发现在工业化时代,在大机器、大协作的生产模式下,我们本应有的工匠精神失传了,丢掉了,淡漠了。

工业化的第一“化”是规模化,机器生产才能满足规模化,或者说规模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随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就是应有之义,没有标准化,生产协作无法开展;有了标准化,精细化——这个就和工匠精神对接上了——就应该成为可能,但不会自然形成。中国的工业化目前大体上还是处在粗糙的标准化阶段,比如我们的摩托车行业,买一堆摩托车散件可以攒起一部摩托车,这个没有标准化肯定不行,但是精细化程度和德国日本同行比起来,差得很多,现在据说比印度同行都要差一截了。

某种意义上讲,规模化生产制造是消解工匠精神的,一个纯熟的技工从头装到尾,这辆车的积累公差会非常低,各方面调校得会非常好,而且这位技工的工作乐趣也比生产线上的工人要高,成就感也高,但是这样做的成本会大大高于生产线组装,流水线把一个这个动作分解给很多人做,他们每个人做着简单重复的动作,虽然效率很高,但他们的工作乐趣和自我成就感并不高,甚至比较差,这时候他们的工作更需要标准化,每一颗螺丝拧多紧如果没有标准和工艺工装的严格保证时,装配质量可能积累很多问题,这时,工匠精神不仅要体现在生产线的每个工人身上,更要体现在工艺、工装、现场管理等很多环节,再往上游推导,从设计配套全过程都需要工匠精神,所以现在宣传所谓工匠精神,把镜头对准生产一线的职工,其实是对工匠精神的狭隘的理解,在工业化时代,一个制造企业的老板首先要有工匠精神,而且是必须的。

一个没有工匠精神的老板,只想凑和着出做出产品快点赚钱的老板,他的团队他的一线员工是不可能有什么工匠精神的,上德如风,下德如草,老板在要求员工具有工匠精神的时候,必须先问下自己有没有工匠精神——中国的很多摩托车企业老板其实是没有工匠精神的,因为他们很多也根本不是工匠出身,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很多企业是从家庭作坊演变而来,有家传的心得和作风,而我们的企业很多是诞生在“机遇时代”,改革开放以前长期被压抑的需求一下子井喷出来,很多老板并不是因为热爱摩托车、懂摩托车才生产摩托车的,而是发现拼装摩托车赚钱而且具机缘巧合具备了拼装的各种资源,于是就生产摩托车了。

今天大家都在讲市场下滑,其实是拼装车的市场在下滑,那种饥不择食的消费需求已经满足了,而精挑细选的需求开始生长了,用户的选择不仅多样化,而且非常专业,随着水货和大贸车的进入,很多用户有了货比货的经验,你那种粗糙的生产模式到终点了。

现在人人都知道“通路产品”的市场不行了,“特色产品”时代到了,于是大厂小厂又一古脑去“开发”大排量产品,特色款式的产品,但是这只能混得了一时,混不了长久;在豪爵和合资品牌的眼里,“通路产品”的市场仍然存在,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近千万辆摩托车,大排量才有几个?在所谓大排量和特色产品市场,进口产品往那儿一摆,国产车如果继续这种粗制滥造的水平,又能续几天命?

中国人都太聪明了,善于发现新的机会,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快人一步赚机会钱,投机型的企业多,工匠型的企业少,惯于在政商两纵横捭阖的所谓企业家多,热衷于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疯子型偏执型老板少。

工匠精神,在企业主这里都没有了,在一线员工那里怎么找得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更多摩托车最新资讯

欢迎关注机车网微信公众号 jichew

随时随地为您推送最新机车资讯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