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一位朋友聊天,不知不觉中就将话题转移到摩托车上。这位朋友尽管不是业内人士,却也是有着10多年驾龄的资深摩迷,对摩托车行业的事儿可谓了如指掌。
他说,摩托车行业的日子就跟“王小二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究其根源,除了市场需求变化、替代品冲击及企业自身固有的短板等因素外,城市“禁限摩”政策严重束缚了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市场结构,使广大企业不得不把主战场转向农村。缺少了城市的支撑,摩企也就被迫长期陷入到中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怪圈中。
笔者在摩托车行业打拼了近20年,他的话又一次触及到了我的痛处,忍不住要对不公平、不公正的“禁限摩”政策说上几句。
资料显示,国际上大城市都没有禁限摩政策。比如国际时尚之都的巴黎,不仅不禁摩,还给予摩托车许多优惠政策,在城区双向双车道中间的空隙开辟出一条摩托车专用车道;而日本,在高速公路左侧专门划出一米线供摩托车行驶,与轿车不争道。再看香港、台湾,尽管寸土尺地,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也没有禁摩一说。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全球居然只有中国大陆的城市在禁限摩。
在我国,为什么摩托车就不能融入城市,与城市实现和谐共赢呢?一些地方政府口口声声称城市管理要与国际“接轨”,但在“禁限摩”问题上没有与普通民众商量,就剥夺了其交通方式的选择权,是否也参照了什么国际通用规则?
究其缘由,并非像主张禁限摩的人士说的那样,摩托车严重阻碍城市交通,引发交通事故,扰乱社会治安。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都是借口,城市禁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追求所谓的城市形象,若中国的大中城市没有了摩托车,取而代之的全是小轿车,看起来显得更有面子;二是地方政府的资源分配原则,事实上是嫌贫爱富的表现,城市禁限摩让出来的道路,享受的都是小轿车,中低收入民众买了摩托车却不能骑。
实际上,城市交通需要不同层次的通行工具,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到公共大巴、轻轨地铁等,方能满足不同阶层百姓的出行需求,构筑起整个城市健全和谐的交通体系。在强调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地方政府部门需转变执政思路,从实现摩托与城市的和谐共赢出发,探索新的更科学、更和谐的城市治安和交通管理之道。
车满为患,出行不便;道路再宽,车也占完;要想交通好,解除禁摩少不了。我国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给摩托车产业松绑的时候了,千万不要让“禁限摩”毁掉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