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车手在赛事中,上半身几乎贴在地面上过弯
过弯时膝盖贴地确实能够提高安全感
笔者第一次体验转弯膝盖贴地大约是在29年前。当时的情况是已经开始投入WGP(MotoGP前身)赛事,并拿下1978年世界冠军的Kenny Roberts向笔者展现膝盖贴地过弯的骑乘技巧,同时在全日本赛车界拥有重量级地位的已故选手-石川岩男也展示了十分相似的骑乘技巧。
过弯中磨膝盖的帅气骑姿,是许多车友向往的境界
但是,当时的笔者觉得这是一项跟自己无缘的高级骑乘技术,所以就也只是抱持着神往的憧憬而已。这是笔者永远忘不了的一幕,那是发生在1978年的铃鹿8耐上,在练习骑乘时笔者很幸运地骑在石川选手后头,在当时不光是骑乘路径,就连石川选手的转弯骑乘姿势和进弯时机点也都成了笔者的学习范本,借此得到了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如果自然地把身体重心挪到内侧,并且以同样节奏感进入弯道的话,没想到膝盖竟然也就自然而然地贴地了,这真是让笔者大吃一惊的感动。
磨膝过弯并不是刻意把膝盖下压,而是配合着进弯路线
不光是如此,这个技巧也带来了从未经历过的安全感,并且充满了进攻弯道的充实感;从此以后对笔者而言,转弯膝盖贴地就像是转弯时的衡量指标了。不过仔细想想在这之前,转弯时为了取得适当的车身倾斜角度,笔者个人是用脚尖贴地来掌握,但是对参赛选手而言,在弯道上不光是靠着感觉掌握车身倾斜角度,透过物理的方式掌握也很重要。
But每次过弯时都一定要刻意膝盖贴地吗?
也因为如此,笔者很能够了解许多骑士们对于压弯膝盖磨地的追求,也确实无法否定这项技巧的优点。不过,笔者并不特别推崇转弯时一定要膝盖贴地,甚至觉得应该要禁止刻意让膝盖贴地的练习。在前一次的专栏里笔者也曾经提到,转弯时的身体动作跟其他运动一样由3个步骤组成,以高尔夫球为例,分别是起杆(take back,也称后挥杆back swing),到下挥杆(down swing)、击球 (impact)后的送杆(follow through)等3个步骤。
笔者认为转弯时的身体动作跟其他运动一样由3个步骤组成
实际试试转弯时身体的连续动作
首先,在进入弯道前,一边把上半身往内侧移,但是依旧把骨盘留在外侧,努力地把重心留在外侧,这就是所谓的起杆(take back)动作。然后,一口气将骨盘往内侧移动,这就是相当于下挥杆(down swing)的动作,这个时候的内、外侧髖关节都会往内旋。同时透过内侧脚尖的外旋(脚尖转向外侧)带动膝盖,将膝盖自然而然向内侧撑开,这个动作是非常顺畅且合理的,这也就是将车身倒向几乎贴地的倾斜角度过程中的第一次回旋。
将骨盘往内侧移动时膝盖自然而然向内侧撑开
紧接着,在倾斜车身过程中的二次回旋就相当于送杆(follow through)的动作,当骨盘往内侧移动,也就是在转动腰部的状态下移动骨盘时,内侧脚尖要从外旋转向内旋(脚尖转向内侧),严格来说,这个看起来像是打开膝盖的动作,髖关节却不能施以外旋力。因为,当车身朝向最大倾斜角度倾倒、膝盖正要贴地时,如果髖关节不是运用内旋而是外打开膝盖的动作旋力的话,就会导致身体无法施展出应有的动作,换句话说,这就是所谓的“膝盖过度用力”。
打开膝盖的动作要注意施力动作,避免「膝盖过度用力」
赛车手的骑乘姿势主要来自基本骑乘动作
请试着回想一下,现在的赛车画面中,选手转弯时车身几乎贴地的倾斜姿势。在这个姿势下,选手的手肘几乎快要贴地般的将上半身往内侧倾倒,此时膝盖就会自然而然的打开 。一般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当车身倾斜的角度变深,膝盖就会自然而然地打开”。
在1960年代时,膝盖自然打开、上半身往内侧倒是转弯时的主流动作,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说骑乘姿势又回归到基本的原点。
过弯姿势对比:90年代杜汉 Vs 新生代马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