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机车网,每晚9点17分
JC君和你一起聊摩托
今晚,我们要说一个比较长的故事, 一位车友同时也是深圳铁骑的成员,他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同机车为伴的一些感悟和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我的生日是在农历4月1日,生日那天晚上一个人跑去饺子馆点了一桌子菜,然后边吃边想:卧槽,居然30岁了,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
都说三十而立,我妈也经常跟我说30岁是一个人生的坎,该成家的已经成家,该立业的也已经立业,可我的30岁有什么呢?
回望历史发现自己的过去乏善可陈,展望未来似乎又都是我的一厢情愿。于是在想有没有一根线能把自己过去的30年尤其是那些特别的经历串起来,然后在30岁生日这个重要节点留下一点文字。
想了20天才决定以与摩托车的故事为角度,写一点东西,等到10年后的不惑之年再回头来看,相信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次骑摩托车时兴奋的浑身发抖的情形,那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90年代家里能拥有一辆摩托车还是挺让村里人羡慕的,记得爸把那辆崭新的轻骑铃木90推回家的时候家里围满了人。
我爸就用它走街串巷卖板油,赚来的钱供我们兄妹三人读书上学,这辆车不仅是一个工具,也是我们家庭的一员,承载了太多记忆,所以当这辆车光荣退役之后爸一直舍不得卖。
现在我也终于能理解了,20多年了这辆车还在家里放着,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它,在房间角落里静静呆着,落满灰尘,似乎在回忆着以前的光辉岁月,又似乎在感慨着如今的落寞。
如果说80、90年代是摩托车的黄金时代,进入2000年之后摩托车逐渐被边缘化,摩托车成了人们口中落后危险的东西,小轿车开始慢慢走进普通家庭,我也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变成了一个老实听话的好学生,每天读书上课考试拿名次。
对于那些在马路上飙车的小镇青年越来越讨厌,对摩托车开始自觉远离。直到10多年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济南的交通拥堵实在让人崩溃,2016年在考了摩托车驾照后一冲动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钱江蓝宝龙150,
时隔多年又重新骑上了摩托车,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原来骑摩托车这么爽,想去哪就去哪,快捷方便省油,更不怕堵车,偶尔还能吸引到妹子的目光。
虽然这辆车确实不怎么样,轮胎一刹车就打滑,前大灯暗的要死,在一年之中摔了好几次,衣服几乎全都被摔破洞了,但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快乐,骑着它跑遍了济南,
一有空的时候就载着一同在济南的大学同学,跑去黄河边上,买上西瓜、啤酒、零食,躲在桥下钓鱼,看缓缓流过的黄河水,看不远处桥上飞驰过的高铁列车,无所事事的呆到天黑。
第二辆车是2017年4月份从碣石买的一辆二手的雅马哈的vino小龟,骑了不到一个月便被交警扣了,后来才知道扣我车的是济南交警铁骑,更没想到的是后来我成了一名深圳铁骑,在工作中也开始不得不扣别人的车了,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了。
7月份买了第三辆车:力帆KPT200,8月份从公司辞职,瞒着家里人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就出发上路了,计划是从山东一路向北,穿过河北、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最后抵达漠河,总共6000余公里。
有些旅行当时并不觉得特别,但是时间越久越会怀念这种在路上的感觉。时间过去快两年,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这趟旅程既愚蠢又疯狂:出发第一天晚上到达唐山,在公园草地上搭帐篷过夜第二天早上被一群大爷大妈围观;
路上摔了两次车,一次是在阿尔山,停车休息的时候没停好,一下子连人带车滑下了斜坡,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有两个过路的人,最后三个人一起把车弄了上来,
另外一次是在快要到漠河的时候,紧跟着一辆大巴车行驶,突然路中间一条大裂缝,来不及反应,轮胎陷进去一打滑便把自己给甩出去了,
爬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狼狈不堪,衣服都破开了,手上和脚指头出血,肚子擦破了一大片皮,车子也滑出去好远,后视镜、刹车杆都断掉了;
还有返程第一天,从漠河到加各答奇区,走的加漠公路,下着雨,路上坑坑洼洼,泥泞不堪,车速始终提不起来,没带雨衣,厚衣服之前又被摔烂,身上衣服被打湿,风再一吹,冷的全身打哆嗦,200公里的路程走了8个多小时,等到宾馆住下才发觉双腿已经冻的麻木…
不过除此之外,一路上的风景同样让我印象深刻:兴安盟的大片向日葵田、阿尔山的火车小站、大兴安岭的璀璨星空、额尔古纳的白桦林、呼伦贝尔的大草原、根河的落日、柴河月亮小镇的油菜花,室韦的俄罗斯风情,满洲里寒冷又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
尤其让我难忘的是阿尔山,这座中蒙边境的小城,仿佛世外桃源,人口稀少,风景如画,而由柴河月亮小镇通往阿尔山的蘑阿公路更是美到无以复加,以至到今天自己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能去阿尔山定居下来。
相比出发地和目的地,我更喜欢在路上的这种感觉,像是一个真空地带,可以真正让你从生活中抽离出来,不再恐惧和忧虑,只专注于当下时刻,平时无论是骑车、做公交车或是火车,我都希望车能一直开下去永远不要到达目的地。
杰克·凯鲁亚克在《在路上》这本书中写过:
“如果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真正拥有广阔的疆土、阳光和空气,一种是国王,另外一种人就是流浪汉。而我们大多数人,我们拥有的是几十平米的一间屋子,一张办公桌,一些孩子,一个妻子或丈夫,一些存折,存折上的数字等等,并且为那数字后多加几个零而奋斗终身,我们不能离开,因为我们拥有的这一切,已经成为我们甜蜜的枷锁,它有一个很高尚的名字,叫做责任。”
我想在路上的意义也大概如此吧:暂时从熟悉的生活中抽离出来,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破除固有的偏见,保持思考及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并为之奋斗。正如书中的另一段写的:
“所以我一方面努力把生活过的尽可能任性而自由,另一方面又始终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个生命的浮标而永远不离不弃。我希望像那些修行圆满的高僧一样在云游四方之后最终真正找寻到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然后终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现在也许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能让我停留的人,所以在没有抵达理想的圣地之前我依然只能在放任自流和不甘堕落的十字路口间继续徘徊。”
这次摩托旅行过去半年多时间,2018年3月份卖掉了摩托车,离开山东只身来到了深圳这座全面禁摩的城市,没有车骑的日子是痛苦的,每天只能看着邮政小哥骑着摩托车羡慕不已,所以后来当看到深圳交警招聘的时候毫不犹豫报了名,并最终幸运的成为了一名交警铁骑。
每天骑摩托车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似乎是实现了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如今已是而立之年,依旧是独自一人,对于未来仍会时时感到迷茫,可对于摩托车的热爱始终有增无减。
摩托车对于我来说就相当于双腿,可以带我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又像一个老朋友,总是在孤独的时候给我安慰。在罗伯特·M·波西格写的那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记得有这样一段话:
“骑摩托车旅行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
这或许能很好解释骑行的意义,虽然经常风吹日晒雨淋又没空调,但是当你骑行在路上的时候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风和自由。
希望国内的骑行环境会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人能够爱上摩托车,爱上摩托旅行,也希望有一天深圳也能与时俱进,废除多年的禁摩政策,给市民出行多一份自由选择的权利。
JC君:
感谢这位车友真诚的分享,我们从你的故事里看到了你围绕着摩托车的成长,也希望未来的生活中摩托车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和进步,也希望更多的有故事的朋友们给我们投稿~,投稿方式 邮箱:tg@jiche.om 微信:jich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