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来源:摩托车旅行    点击:12029

 

喜爱二战影视作品的朋友,一定对节目中纳粹德军装备的军用摩托车记忆深刻,特别是在我国观众相当熟悉的《虎口脱险》中,那些驾驶着军用摩托车追逐英国飞行员的德国士兵着实让观众捏了一把汗。的确,在整个战争期间,法西斯德国大量装备的军用摩托车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充当了侵略战争的急先锋,然而70过去了,在全世界很多类似宏摩挎俱乐部的挎子俱乐部依然坚持发扬挎子。[微信公众号:摩托车旅行]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早在闪电战开始之前,纳粹德国就已经采用了比其它任何国家军队都多的摩托单车和挎斗摩托车,1935年德国陆军就成立了成立军用摩托车部队(Kradschützentruppe),1937年11月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 OKH(Oberkommando Heer)要求宝马(BMW)和尊代普(Zundapp)二厂为军队研制专用挎斗摩托,设计目标规定,车辆最大载荷500KG(三名全副武装士兵),越野轮胎宽度4.5英寸,直径16英寸,且挡泥板必须预留足够空间以便加装防滑链,最大行程350公里,最大时速95公里,最小速度4公里(庆典巡游用),地距15厘米,在这些要求下,两个公司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即后来的BMW R75和Zundapp KS750)。[微信公众号:摩托车旅行]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和其他军用车辆相比,摩托车重量轻速度快,能适应崎岖的地形,主要被用来执行侦察任务。当时德国的BMW、Zundapp、DKW和NSU都为德国军队生产摩托车。摩托车在联络和侦察中被广泛使用,装备对象主要为德国国防军、党卫军、装甲部队、空军、宪兵以及警察。战争初期,德军所有的坦克师都配备有摩托兵单位。通常一个摩托营由两到三个摩托连和一个指挥连组成,二战初期,东线的每个步兵师平均配有452辆摩托车辆(含挎斗摩托),其组成大概如下:指挥连17辆, 侦查部队45辆,通讯营32辆,步兵团141辆,炮兵团40辆,反坦克营45辆,工程营44辆,后勤部队88辆。[微信公众号:摩托车旅行]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从1943到1944年间,步兵师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桶车(Kubelwagen)和半履带的Kettenkrads来取代摩托车,而这两种车辆耐用性更好,用途更广泛。因此步兵师配属的摩托车辆被减少到168辆。除了陆军,德国空军也装备了相当多的摩托车,特别是德军空降部队,更是将摩托车作为重要代步工具,为他们伞降后的快速机动提供了便利。德军将摩托车分为三类:350cc以下的称为轻型摩托车,350-500cc之间的称为中型摩托,超过500cc的则为重型摩托车。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宝马公司生产的军用摩托车主要有BMW R12、R35、R71和R75几种,除了BMW R35为中型摩托车外,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BMW R35配备14马力单缸气冷发动机,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到24马力之间,配置双缸气冷发动机,排量750cc,具有四速带倒挡变速箱。宝马系列摩托车中,以BMW R/75最为著名,该车自1940年至1944年生产,排量746cc,动力为26马力双缸气冷发动机,四速(带倒挡)变速箱,最高时速可达95公里。前轮为机械刹车,后轮为液压助力刹车,伸缩套筒式前叉。武器有时是一挺MG 34机木仓(安装在挎斗前方),有时则干脆是用挎斗搭载一门野战迫击炮。该车可能是德军中使用最多的一款摩托车。总计有超过16000辆在各个前线使用,特别是在条件恶劣的北非战场和俄罗斯前线以良好的可靠性博得了官兵的喜爱。[微信公众号:摩托车旅行]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Zündapp生产的主要型号为Zündapp KS600(W)和KS750两种重型摩托(多数带挎斗),KS600自1937年至1941年间生产,总产量约为18000台。该车装备597cc28马力发动机,四速手动/脚动变速箱,单车重205公斤。Zündapp KS750重型摩托车,是战争中德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Zündapp摩托车,该车装备26马力顶置气门751cc双缸气冷发动机,动力经由4速变速箱(带倒挡)传递到后轮和挎斗车轮。该车从1941年开始生产,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Zündapp的制造厂被盟军的空袭摧毁,总共大约生产了18500辆。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无论在欧洲战场、东线战场抑或是北非站战场,你都可以看到德军摩托掣风疾驰,这和它们的精心设计密不可分。例如,Zündapp KS750和BMW R75虽然系先前的民用型摩托车改进而成,但都经过了重新设计。特别是考虑到了严酷的战斗环境以及对保养的不便,这些摩托在发动机底部加装了防撞护板以保护引擎。尤其是Zündapp KS750,它的输出扭矩大得惊人,能够拖曳相当大的载荷,在军队中素有“绿色大象”之称。和BMW R75一样,Zündapp KS750也采用轴传动方式,为了越野需要,其挎斗车轮带有动力,并且配备了倒挡,其挡位分为公路挡和越野挡,它还带有可锁定的差速器,可以将动力的70%分配给后轮,30%供给挎斗车轮。后轮和挎斗车轮安装了强有力的液压刹车,能够有效的制动它那460公斤的庞大身躯。KS750还采用了世界闻名的Zündapp平行四边形前叉,虽然复杂的车叉结构给保养造成了困难,但操纵性出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Zündapp的平行四边形前叉和宝马BMW R75使用的伸缩套筒式前叉两种悬挂/减震装置的优劣,根据大多数使用过它们的士兵反映,Zündapp还是略胜一筹。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KS750和BMW R75两种摩托车的大多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以便使战时零部件的供应。两车的坚固耐用,从结构上说是得益于车架的强度优良,车架布局突出了大梁的刚性,从转向柱到后轴全部是钢管组成的三角结构,特别是KS 750,外露的粗大简洁的车架成了它最显著的外部特征,这种车架结构坚固有加,且极易维护。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德国重型军用摩托车体现了颇为不错的人性化设计,为了照顾寒区驾乘的需要,部分废气可以通过一个选装的锥形排放口喷向驾驶员脚踏板位置,就像专为驾驶员脚部设置的小暖气,另外一根废气导管则能为成员控制车把的手提供加热,挎斗乘员也能受益,一根特设的加热管从车体右侧将废气引入到挎斗内部前方,环绕一周后排出车外,这样乘员也不会忍受冻脚之苦;油箱的侧面安装了两块塑料护膝,避免了驾驶员膝盖和金属油箱的碰撞;除此以外,德军摩托兵还配备了专用风镜和风衣,这种风衣十分适用,除了采用防水面料,风衣下摆还可以用纽扣扣在腿上,俨然一件封闭的“连裤服”,在泥泞环境和阴雨天气时,能给保证摩托兵的干燥舒适。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和宝马以及尊代普相比,NSU和DKW的摩托车产量较少,但DKW生产的 DKW NZ 350中型摩托车在也是二战德国国防军的重要装备。其动力为一台11马力346cc两冲程气冷发动机,最高时速90公里。引擎通过一具四速手动变速箱和链条驱动后轮转动。该车为钢制冲压车架,含减震簧的梁式前叉,该车马力适中,特别适合作为单车使用,自重171公斤,加挂挎斗后重量为310公斤。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NSU摩托车则主要在30年代末期装备德军,从1940年开始,NSU开始专门为德军生产一种外形古怪的半履带式摩托牵引车KETTENKRAD(NSU HK-101),这种车辆前半部分和摩托车别无二致,而后半部却采用了交错负重轮和履带式行走装置,虽然它的外形不讨人喜欢,但却特别适合恶劣地貌的行军,而且具有比一般摩托车更大的牵引力,德国人甚至在前线用它们来拖曳战斗机!该车一投入使用,立即在苏德前线和北非战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极受欢迎,仅在战后其产量就达到了18000辆,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军用摩托车在德军的作战行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次进攻开始之前,德军的摩托侦察分队往往是整个进攻序列的先遣,摩托车外形小于其它车辆,便于隐蔽,它搭载的机木仓还赋予了它不错的战斗性能,可以给己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此外,它还是德国通讯兵的重要装备,除了在运动的各个作战部队之间传达作战命令,把电台设备装上车,它就成了一台通讯指挥车;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它是快速救护和运送伤员的理想车辆;某些重型军用摩托车牵引力大,配上专用的拖斗,它就是弹药/补给输送车;如果必要,它还能够充当牵引车,拖曳一些轻型火炮。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除了将摩托车用于遂行侦察、任务等任务,德军往往还单独将摩托车组成突击部队,最大编成为摩托营。1942年以前,德军配属摩托突击部队(Kradshutzen)的重型挎斗摩托车上往往配置有武器,42年该部队解散后,新成立的摩托侦查部队(Aufklarungs Abteilung)使用的摩托车则几乎全部配有武器。正像前面说过的,MG34机木仓往往是首选,它的高射速加上摩托车的机动灵活,对小股敌人步兵往往是可怕的威胁。为了安装MG34,德军在摩托挎斗前方安装了机木仓支架,机木仓采用弹鼓或弹链供弹,在挎斗尾部的后备箱中还有专门设计的弹药架,可以存放三盒50发MG34子弹,安装在机木仓支架上的MG34在行军时会摇摆不定,带来不便,为此挎斗内侧上方还设计了专用的机木仓携行托架,可以将MG34固定在上面。另外,考虑到MG34更换木仓管的需要,在挎斗内侧还设有专门的装具,可以携带一只备用木仓管。[微信公众号:摩托车旅行]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军用摩托车具有良好的自持力,除了设在挎斗前方两侧以及驾驶员座位后方的储物箱能够携带必要的工具和零备件外,它们还可携带5升的备用燃油,挎斗后方还带有一只备胎,此外,挎斗后备箱中还可存放专用的轮胎打气筒和维修用千斤顶,这些周到的设计使得它们成为德军官兵向往的运载工具。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为BMW R75 和Zündapp KS750制造挎斗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分别为Steib,Stoye和 Royal。Steib挎斗最容易辨认,因为挎斗前部侧面带有醒目的公司标志,Royal公司则在挎斗乘员座位前方内侧使用一组以字母“R”开头的流水号,不具备以上特征的则是Stoye公司的产品。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陆军使用的军用摩托大多采用德国灰涂装,空军则为黑灰色,非洲军团为沙黄色,在前线使用时会根据需要由官兵自行涂装迷彩,部队番号标志则习惯性的涂在挎斗的正前方。

物极必反,德国军用重型摩托车精良的制造工艺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恶果,就是制造成本奇高,BMW和ZUNDAPP挎斗摩托的生产要求大量熟练技术工人,且制作复杂精密,再加上挎斗,轴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挎斗车轮的横轴传动系统及严格的军用规格需求,一番折腾下来,一台BMW R71或Zündapp KS750R-75的成本居然相当于当时德国大众公司制造的桶车(Kubelwagen)的两倍!浩大的产量消耗了德国宝贵的战争资源,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毫不夸张的说,在德军的闪电战中,军用摩托车一直是行进在最前方的部队,并且频繁的出现在纳粹战时的宣传资料中,它们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极大的刺激了盟军军用摩托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苏联红军,二战中苏联红军对缴获的德军摩托极为喜爱,而德国的宝马BMW R71更是成为了苏联军用摩托的鼻祖。和希特勒一样,斯大林从来没骑过摩托车,但在战争爆发前他已经看到了德军大量装备的摩托车带来的种种优势,他迫切希望为苏军装备这样一种用途广泛的军用摩托,他看中了当时德军的宝马BMW R71,并授意有关部门同德国商谈引进事宜,但当时正忙于入侵波兰的希特勒无暇顾及此事,于是苏联人就通过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偷运了5辆BMW R71回国并加以仿制,命名为M72,这可能是二战中苏德双方唯一使用的非缴获的相同装备。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战后,M72的制造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国,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长江750军用摩托车,M72以及长江750等摩托车作为BMW R71的继承者持续生产了半个世纪以上,它们忠实地保留了BMW R71的主要特征,今天已经成了兵器收藏者中炙手可热的追逐目标,显然挎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怀旧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也曾经装备国少量从德国进口的军用摩托车,一九三七年以前,国民党在南京方山组建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交辎”可能是交通辎重之意),一九三七年四月,该教导营改编为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装甲兵团下辖三个连,当时每个连都配有一个由12辆德国“春达浦”(就是Zündapp的译音,可能为KS600或是更早的型号)两轮、三轮摩托车组成的侦查班,这些担负侦察、搜索和联络任务的摩托部队,配合装甲兵团的德式战车,在抗战中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德国摩托车在二战期间的发展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更多摩托车最新资讯

欢迎关注机车网微信公众号 jichew

随时随地为您推送最新机车资讯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