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摩托车

   来源:摩易传媒-摩托吧    点击:5657

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工业的智能化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家的共识,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从“产业空心化”向实体经济回归,以抢占以“智慧制造”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德国发布了《思想·创新·增长-高科技战略2020》和《把握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即“工业4.0”;

  ———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伙伴(AMP)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英、法、日等国的工业战略也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工业发展战略计划;


在中国,自2009年5月起,国家陆续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等有关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导性文件。2015年5月印发了著名的《中国制造2025》。


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到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有几个基本原则是不约而同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驱动;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强公共资源和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劳动力技能,强化人才培养和储备;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和应用,等等。


这说明,一场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广泛应用为代表的产业革命和全球性多元化的全面竞争正在展开,又由于基本原则相似、基础优势各异和最终目标相同而导致此番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我国摩托车的爆发式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成本优势和低价策略。如今,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低价策略和成本优势已经不在;同时还需要面对原有引进技术价值殆尽、环保压力增大、现有产品竞争力偏低、发达国家在对技术、市场进一步封锁的同时加紧挤占中国摩托车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生产成本承接外资摩托车产业转移的“多重挤压”。


全球知名品牌摩托车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到了什么才是自己理想中的摩托车,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已发生改变。曾经的赚钱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新一轮的世界性产业变革,中国的摩托车产业该如何应对?在国家的未来发展战略中能否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国摩托车制造业遇到极大挑战。


马凯副总理曾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我国装备工业面临的现实:“……德国已完成工业3.0,而中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不长,大部分还没有自动化和数字化,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装备工业如此,身处其中的摩托车产业同样面临着“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业4.0”要跟上的处境。如果中国摩托车业把自身置于中国和世界工业大变革之外,那真的是该“到站下车”了。


《中国制造2025》正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


摩托车作为在“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分类中介于必争产业和民生产业之间的、泛边缘化的产业,正处在一个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标志的转型期,只有认清了消费趋势和技术发展规律,将自身融入“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工业发展大趋势中,自主摩托车品牌才能真正前行。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6月份考察工业和信息化部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同时,个性化消费在中国正蓬勃兴起,产品将面临消费者更苛刻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中国制造业要经得起中国消费者的检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个性化”和“高标准”,应该是李克强总理这番讲话的核心。


汽车业目前正面对四大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道路安全和城市拥堵。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跨产业协同融合等规划与措施,谋求实现汽车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大背景下的转型和变革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共识。这对摩托车行业来说或许有机遇存在其中。要抓住其中难得的机遇,摩托车行业首先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产业定位,做好政策扶植。城市的“禁限摩”问题是目前国内抑制摩托车发展最直观的政策梗阻。摩托车在广东江门能够发展壮大首先得益于江门市政府对当地摩托车产业和民生需求的了解和支持。摩托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通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安全的个人交通工具,若依此为顶层政策设计的重要原则,将“禁”、“限”化为“梳”、“导”,并根除现行行业管理中设置的不符合发展规律的、人为造成低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甚至以权谋私的框框与现象,则既能改善民生、拉动经济、解决“城镇化”无法绕开的拥堵问题,又能更快更好的引领和推动我国摩托车工业由“大”而“弱”向“精”而“强”的历史性转变。当国外中高端、大排量摩托车无所顾忌的涌入我们基本“不设防”的国内市场时,政策法规对当今积羸的中国摩托车业无疑更加重要。


建设数据平台,推进数据应用。中国不仅仅是世界第一的摩托车制造大国,更是世界第一的摩托车使用大国,无论设计、制造还是销售、使用,中国都拥有最庞大的数据资源。构建标准化、开放式的行业数据平台,依托对数据的标准化分析,通过互联数据支持和跨产品技术嫁接,以智能化促动摩托车的低碳化、电动化,将摩托车打造成安全、环保、时尚的个人定制交通平台,达成对目标客户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和定制服务,形成真正的竞争力。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宏观目标所在。


鼓励“官产学研”,构建技术平台。中国的摩托车产业要想做强,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新材料的先期工作,但企业的技术能力、用户需求各异,而且中国摩托车产业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因此需要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投入,同时发挥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和设计专长,依托企业支撑,以“官产学研”的形式建立起全行业共有、服务于全行业的公共研发平台,主导推进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攻克共性技术,引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技术发展。同时还要肩负起行业后继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这也是未来中国摩托车业对抗市场侵入、战胜技术壁垒的重要一环。


其间特别要重视行业协会、行业团体。行业协会是向上关联政府部门、向下通达生产企业、对外参与国际交流、对内协调产业运行的关键和纽带,可谓“既站得高、又接地气”。未来,在参与产业发展设计、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管产学研”综合体等重大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今后行业标准与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向行业协会和行业团体逐渐转移,行业协会与行业团体的地位和重要性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上述几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中国制造2025”的宏观目标和李克强总理对我国工业未来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标准”、“个性化”的基本要求,在我国摩托车工业中的具体体现。摩托车行业跟上时代变化和我国工业转型的步伐就能成为推动文明交通、先进交通的动力而存在并发展,完成由“摩托车大国”向“摩托车强国”的转型升级。


称“互联网工业”也好,叫“工业互联网”也罢,后工业时代已经到来,中国摩托车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更多摩托车最新资讯

欢迎关注机车网微信公众号 jichew

随时随地为您推送最新机车资讯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