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来源:银川豪情摩托车品牌联盟    点击:7727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文章来源:牛摩网 作者:咸阳校尉

2014年,摩托车行业的舞台高光打在了中大排之上。但凡有点身份的品牌,没有250cc以上的产品,都不好意思跟用户打招呼。仅仅今年,我们就看到或听到了雅马哈要出250、本田要出300、宗申要出250、力帆要出250、钱江要出300、250、飞肯要出250、银钢要出250、建设要出250、鑫源要出400。还不包括已有的豪爵GW250、宗申的RX3、钱江黄龙BJ600、隆鑫的LX650、春风CF650NK、嘉陵JH600,以及准中大排嘉陵223新街火。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2014年即将上市或亮相的250CC及以上产品,有如过江之鲫,数量惊人。只不知其中有多少车,能不辜负厂方预想、车迷的期待。

虽然有记流水账的嫌疑,但牛摩网小编是想告诉大家,市场上的中大排产品,早已经不是供应短缺的时代了。从暴走风到金属风到复古风,从单缸到双缸到四缸,从250到300到400到600到650。流派已经足够丰富,技术已经足够先进,排量也已经足够饱满。中国摩托车迷的好日子,似乎即将到来。

如果说之前各工厂都忙着冲量和数钱,在技术上无所作为,胸无大志。这样的指摘,或许还不算过分。但随着摩托车行业进入一个瓶颈期,各厂的销量纷纷下滑,意志不坚定的投机主义者,早已纷纷离场。剩下的企业,无不面临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状态。之所以还做摩托车,有的是认为还有机会,愿意坚守下去;有的是因为领导人的情结,从摩托车起家,虽然企业早已多元化,但不愿放弃最初的事业,亏点钱也愿意干下去。中大排量,作为最后一个机会,大家都瞄了很久了。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由于禁限摩政策威力过于强大,就像武林绝学如来神掌一样,一掌拍掉了一大帮高端用户。为了获取更多的销量,包括豪爵骊驰250、钱江贝纳利黄龙600在内的产品,都以国内车迷能够接受的价格(厂家宣传的超高性价比),比外国品牌同等排量产品,售价低了40%-50%。而与外国品牌相比,相信豪爵、钱江贝纳利的研发制造成本目前还不算低。

骊驰是铃木企划、大长江生产的一款产品。所谓铃木企划,是指骊驰整车都是由铃木研发的。之后,大长江花费巨资把整套设计资料从铃木买了过来。虽然这笔巨资是多少,我们不清楚。但有消息人士透露,铃木作为大长江的合资方,在骊驰这款车上,收费可一点没客气。此外,由于国内配套的原因,骊驰的发动机许多零件需要从日本进口,再加上铃木商标使用权。所有这些费用,都摊到了骊驰的成本里。而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骊驰23800元的基础定价,在我们看来,其实并不算高,但这个价格几乎成为各竞争厂家250产品的定价基石,也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选购对比基准。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从11年上市以来,骊驰的价格纹丝未动。不是不想动,而是应了《甄嬛传》里的那句台词,“臣妾做不到啊”!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黄龙和骊驰一样,算是中大排的雄雌双簧,一高一低镇守国内250、600排量的中国大门。600cc、39800元的运作空间,肯定比骊驰要大。但黄龙的投入,恐怕较之骊驰也不遑多让。作为国内最早有中大排意识的企业,钱江在05年就收购了贝纳利。彼时的贝纳利,由于经营不善,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钱江巨资收购贝纳利后,按照意大利当地的法律,还不得不接收所有贝纳利的员工。从05年拿下贝纳利到12年黄龙出来,钱江有虚名而无实利,咬牙坚持了7年,其中艰辛,恐怕也不足为外人道,但是近两年钱江随着中大排量的上市推广可谓苦尽甘来,这可能就是林华中苦心经营后的厚积勃发吧。

豪爵和钱江属于一线品牌,旗舰产品树立起来,其他产品借势多卖点,也还能够勉力支持。而一直走个性化路线春风,以及为宝马代工的隆鑫,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CF650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多少,我们不清楚,但CF650惨淡的市场销量,却让一直看重创新的春风伤了心。从11年CF650自主研发火热上市,到14年决定另辟蹊径,一心一意组装KTM来销售,春风在数年内性情大变,让人唏嘘。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春风依旧还是那个充满个性的春风,只不过从相信自己,变成了相信别人

而为宝马代工多年的隆鑫,算是在发动机上偷师成功,少走了很多弯路。但宝马也不是没装防火墙。据悉,650发动机很多零部件都是由宝马发运到中国,提供多少部件,就回来多少发动机。这或许就是LX650产量一直都没法上来的主要原因。而采用了一大批国际配件的LX650,还被网友斥为售价太贵、兼单缸机没有技术含量。国内消费者对气缸数量神一样的膜拜,远远超过了隆鑫原来的估计。宝马还有800的单缸照样卖呢?隆鑫憋了一肚子的委屈。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在单缸和多缸问题上,很多车迷固执地偏向后者,却很少考虑在现有维修体系下,单缸在稳定性和通用性上,还是有不少优势的。

说到这里,还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中国摩托车的配套供应体系粗糙惯了,很多发动机的精细零部件无法提供,只能从国外进口。这直接影响到制造成本,削弱本来就不多的利润优势;更影响研发成本和周期,让很多车型迟迟无法面世。中国本田想在国内投放CBR300,却最终转借道泰国工厂进口到中国。雅马哈也想出双缸250,但这不是把发动机图纸从日本挪到中国就能解决问题。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因此,一款中大排量车型的上市,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市场还在培育,配套体系也并不完善。从立项到研发到批量生产,需要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资金动辄几千万。就目前而看,投资中大排量,投资和收益还不成比例。之所以投资,摩托车企业看中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

即便如此,但似乎总会有用户不买账。每逢新车上市,就会有用户不断吐槽。比如说,这个车只要高于2万,LZ就不买;又或者,怎么还是个单缸,太TM缺德了。对此类要求,工厂估计只有苦笑,一步追上世界水平,用最低的价格,享受最好的产品,这大概只能存在于车迷们的美好想象中。

大排量摩托车上市容易 ,成功不易 ,中国中大排 ,且行且珍惜

虽然互相还不适应,但工厂和用户,在中大排问题上,还得跟这两位一样,且行且珍惜。

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的文化,不成熟的中大排摩企,再碰上还不成熟的用户和媒体。几个因素碰到一起,大家似乎怎么看都互相不适应。面对文章出轨,马伊琍说了,恋爱虽易,结婚不易,且行且珍惜。由此看来,国产中大排也是件“且行且珍惜”的事情。你可能用一秒钟喜欢上它,却需要十年的乃至更长的时间,来包容它的缺点,等待它成长和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更多摩托车最新资讯

欢迎关注机车网微信公众号 jichew

随时随地为您推送最新机车资讯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