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将摩托车用于遂行侦察、任务等任务,德军往往还单独将摩托车组成突击部队,最大编成为摩托营。1942年以前,德军配属摩托突击部队(Kradshutzen)的重型挎斗摩托车上往往配置有武器,42年该部队解散后,新成立的摩托侦查部队(Aufklarungs Abteilung)使用的摩托车则几乎全部配有武器。正像前面说过的,MG34机木仓往往是首选,它的高射速加上摩托车的机动灵活,对小股敌人步兵往往是可怕的威胁。为了安装MG34,德军在摩托挎斗前方安装了机木仓支架,机木仓采用弹鼓或弹链供弹,在挎斗尾部的后备箱中还有专门设计的弹药架,可以存放三盒50发MG34子弹,安装在机木仓支架上的MG34在行军时会摇摆不定,带来不便,为此挎斗内侧上方还设计了专用的机木仓携行托架,可以将MG34固定在上面。另外,考虑到MG34更换木仓管的需要,在挎斗内侧还设有专门的装具,可以携带一只备用木仓管。
德国军用摩托车具有良好的自持力,除了设在挎斗前方两侧以及驾驶员座位后方的储物箱能够携带必要的工具和零备件外,它们还可携带5升的备用燃油,挎斗后方还带有一只备胎,此外,挎斗后备箱中还可存放专用的轮胎打气筒和维修用千斤顶,这些周到的设计使得它们成为德军官兵向往的运载工具。
为BMW R75 和Zündapp KS750制造挎斗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分别为Steib,Stoye和 Royal。Steib挎斗最容易辨认,因为挎斗前部侧面带有醒目的公司标志,Royal公司则在挎斗乘员座位前方内侧使用一组以字母“R”开头的流水号,不具备以上特征的则是Stoye公司的产品。
德国陆军使用的军用摩托大多采用德国灰涂装,空军则为黑灰色,非洲军团为沙黄色,在前线使用时会根据需要由官兵自行涂装迷彩,部队番号标志则习惯性的涂在挎斗的正前方。
物极必反,德国军用重型摩托车精良的制造工艺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恶果,就是制造成本奇高,BMW和ZUNDAPP挎斗摩托的生产要求大量熟练技术工人,且制作复杂精密,再加上挎斗,轴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挎斗车轮的横轴传动系统及严格的军用规格需求,一番折腾下来,一台BMW R71或Zündapp KS750R-75的成本居然相当于当时德国大众公司制造的桶车(Kubelwagen)的两倍!浩大的产量消耗了德国宝贵的战争资源,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毫不夸张的说,在德军的闪电战中,军用摩托车一直是行进在最前方的部队,并且频繁的出现在纳粹战时的宣传资料中,它们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极大的刺激了盟军军用摩托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苏联红军,二战中苏联红军对缴获的德军摩托极为喜爱,而德国的宝马BMW R71更是成为了苏联军用摩托的鼻祖。和希特勒一样,斯大林从来没骑过摩托车,但在战争爆发前他已经看到了德军大量装备的摩托车带来的种种优势,他迫切希望为苏军装备这样一种用途广泛的军用摩托,他看中了当时德军的宝马BMW R71,并授意有关部门同德国商谈引进事宜,但当时正忙于入侵波兰的希特勒无暇顾及此事,于是苏联人就通过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偷运了5辆BMW R71回国并加以仿制,命名为M72,这可能是二战中苏德双方唯一使用的非缴获的相同装备。
战后,M72的制造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国,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长江750军用摩托车,M72以及长江750等摩托车作为BMW R71的继承者持续生产了半个世纪以上,它们忠实地保留了BMW R71的主要特征,今天已经成了兵器收藏者中炙手可热的追逐目标,显然挎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怀旧的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也曾经装备国少量从德国进口的军用摩托车,一九三七年以前,国民党在南京方山组建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交辎”可能是交通辎重之意),一九三七年四月,该教导营改编为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装甲兵团下辖三个连,当时每个连都配有一个由12辆德国“春达浦”(就是Zündapp的译音,可能为KS600或是更早的型号)两轮、三轮摩托车组成的侦查班,这些担负侦察、搜索和联络任务的摩托部队,配合装甲兵团的德式战车,在抗战中起过不小的积极作用。
战争的非正义不会抹煞人类的创造力,尽管作为侵略工具,德国军用摩托车还是不曾被历史忘怀,它们出色的设计,不凡的性能,在历史上重重的写下了一笔,也许它们的经历并不光彩,但不要忘了,掌握它们的终究是人,对它们的客观评价和历史的总结,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然而今天,就在二战后70年的今天,国内还有众多军事达人、军品爱好者对挎子恋恋不舍。
重庆机车联盟论坛 www.cqjiche.com 现已正常开放,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许给你的访问造成不便,希望各位车友使用中遇到的问题都能给肥K提出来,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