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摩企品牌塑造为何如此艰难?

   来源:摩托车行情    点击:5280

最近一段时间首富王健林的一句话火了,“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相信你对这句话肯定不陌生。首富此言一出,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就只能“呵呵”了!于是“小目标”被引申成了难以完成的宏伟目标,用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品牌塑造之愿似乎刚好合适。

本土摩企品牌塑造为何如此艰难?

这些年来,中国摩托车企业一直致力于品牌打造,十有八九都在喊着“高端化”、“大品牌”的口号,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品牌却屈指可数。为什么中国本土摩托车品牌的品牌塑造之路如此艰辛,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本土摩企品牌塑造为何如此艰难?

“低端、廉价”的帽子摘下来难

中国自主品牌摩托车的起步姿态不算优雅,甚至有些狼狈,起步晚、技术落后都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中国摩托车工业起步于军用需求,军工企业嘉陵名噪一时。那个时候大家不觉得中国的摩托车有什么问题,进入世贸之后,当中国本土摩托车品牌开始与世界名牌同台竞争的时候,我们的缺点开始暴露无遗。

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起跑比别人晚了几十年的中国摩托车品牌拿什么与那些大品牌进行竞争?于是乎,中国的自主品牌另辟蹊径,高端比不过,低端市场总拿得下吧。进口摩托车、合资摩托车是好,但是价格不菲,鉴于当时中国的消费水平,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相对低端的本土摩托车品牌。这与刚刚起步的低端自主品牌“不谋而合”,于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便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也正是从那时起,自主品牌便被扣上了“低端”、“廉价”的帽子。

这顶帽子戴上去容易,摘下来却难。中国的本土摩企不能一直戴着这顶帽子发展下去,消费观念在进步,经济水平在上升,即使企业不想摘,市场也会逼着你摘。于是这些年,本土摩托车品牌纷纷提升品牌力,但“旧帽子”的影响实在太强,要想连根拔掉,需要长久的沉淀,塑造品牌更多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急躁不得。


本土摩企品牌塑造为何如此艰难?

对销量目标紧盯不放

如果“低端、廉价”更多的是形势所逼,那么,中国摩托车企业长久以来对销量目标的迷恋,则是其其品牌力难塑的主观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有销量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而低端车的制造工艺又相对容易。既然可以用更容易的方法得到了很不错的销量,自主品牌摩托车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向高端发展呢?

摩托车企业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多多少少会被销量的光芒所掩盖,技术升级缓慢。到年底的时候,如果哪家企业站出来讲明年的销量目标是多少万辆,人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但是如果有哪家企业站出来讲,明年的目标是攻克哪些技术难题,研发出哪些技术专利,那绝对会被当成疯子。

自主品牌对于销量的过于看重,也就造成了产品规划的重心不自觉以销量为前提。为了销量,产品研发不思进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仍然走低端、廉价的路线,难改模仿的“逆向研发”之路。生产这样的摩托车产品,在短期内可以取悦部分消费者、提升销量,但长期来看,则是将未来的主动权拱手让出,包括品牌向上的可能。

追求销量无可厚非,但任何企业都不应迷恋销量的“小目标”。这一代产品将目光放在销量增长率上而不抓研发,下一代产品出来后的销量目标又由谁来保证?品牌力的打造又应该寄托于哪里?


本土摩企品牌塑造为何如此艰难?

产品研发缺乏匠心精神

毫无疑问,摩托车产业是需要匠心精神的,这种精神所带来的品牌红利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如果想要提升品牌力,“匠心精神→技术升级→产品过硬→品牌提升”这一循环是必须要经历并且不可逆的。没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及时间的积累,品牌是没有办法成功的塑造一个品牌标签、提升品牌力的。

从意愿上来看,本土摩托车企业已经意识到打造品牌力的重要性,付之行动的也不少。这一点值得肯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以匠心的精神研发摩托车产品,并持之以恒。


如今的摩托车产业正经历着最为残酷的优胜劣汰,相信大浪淘沙过后,生存下来的本土摩托车品牌的品牌力一定不会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更多摩托车最新资讯

欢迎关注机车网微信公众号 jichew

随时随地为您推送最新机车资讯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