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统一赛之CBR300R参赛全体验(下篇)

   来源:摩易传媒-摩托吧    点击:16308

5月8日,周五,晴天。这将会是我的首次天马论驾体验。

以前总是以媒体的身份用镜头记录赛道内外Honda统一赛的瞬间,不论是车手们紧张的追逐,还是精彩的超越,都将为Moto8的赛事报道添彩。不过就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的是赛车在车手们的操控下以饱满的走线、濒临失控的角度划过弯心的唯美景象,最好再辅以一两张赛车冲出赛道的扣人心弦的照片,来佐证比赛的激烈气氛。

不过当我的角色从场边的摄影变成赛道内的车手,我开始有些紧张:我会摔车吗?摔车的时候会被拍到吗?CBR300R组别基本都是资深车手,我会不会垫底?旁观者的愉悦感瞬间就变成了车手身上的压力。

Honda统一赛之CBR300R参赛全体验(下篇)

上一次近距离接触CBR300R还是在2014年的新大洲本田Honda赛道培训福州站,一晃将近半年了,CBR300R的改装脚踏和手把的坐姿适合我吗?操控适不适合我?轮胎抓地够好吗?避震反应够迅捷吗?刹车够不够力?

以上种种疑问纠结涌上心头,我都有点不知所措了。我给自己设立了两个底限:第一, 不摔车;第二,不进倒数前三。

我有个哥们,叫铁桥,是赛车机械师,人品一流,技术一流。他对我说过,150赛车是小学课程,250赛车是中学课程,600赛车是高中课程,1000cc是大学课程。铁桥总是笑我,小学课程还没毕业,就赶着去上大学课程。我说不是我不想骑150,而是150给不了我赛车的感觉,我玩赛车不是为了拿奖杯,而是为了赛车时肾上腺素狂飙的快感。

CBR300R能给我赛车的感觉吗?带着这样的疑问,Honda统一赛的第一节自由练习FP1开始了。比赛所使用的新大洲本田CBR300R赛车已经做了相当程度的改装,改装脚踏,改装手把,流线型大包围,配上HRC三色花的拉花,外观相当的抢镜头。不过我最急于搞清楚的问题是坐姿,没有恰当的坐姿,就没法灵活的移动身体,掌控赛车。

Honda统一赛之CBR300R参赛全体验(下篇)

当我第一次驾驶CBR300R驶出维修道,划过天马山赛道的4号弯后,我的疑虑已经打消了大半:这部CBR300R的脚踏和手把坐姿非常贴合我,身体的前倾足够多,可以清晰的感受赛车的重心所在,脚踏的位置正是我最常用的高度,只是稍稍靠前了一点,跟我平时开的公升超跑S1000RR有着非常近似的驾控感,这是跟150赛车完全不同的感受。CBR300R的油箱比公升车来的小,过弯时不会挡住胳膊,让我可以将上身出的更多,可油箱的高度又恰到好处,在过长弯时,比如11号弯,我可以非常放松的把手肘放在油箱上休息。

离合器拉杆非常轻,滑润的原装拉线和Honda引擎标识性的精良做工赋予了离合杆富有弹性的手感,就像是一只刚捞出海的生猛大龙虾直接投进蒸锅后的那种鲜嫩咬感。波箱的换挡清晰而沉稳,只需回下油门就可以不切离合换挡,挡位之间也没有多余的游隙。避震器的反馈很迅速,重刹车时的支撑感也完全满足我的体重。刹车足够支撑1号弯前140公里每小时的重刹,而且线性感不错,在美女赛车手陈玲的指点下(没错,就是鼎鼎大名的天马山摔神玲哥),我很快找到了准确的1号弯刹车点,让我惊讶的是CBR300R的原装刹车居然没有明显可察觉的热衰减,即便是在后面激烈的正赛中,也没有发生刹车泵温度上升后刹车不足的情况。与此对比,反倒是我平时开的S1000RR,会在2到3圈后有明显的手泵变软的问题,S1000RR可是两只Brembo辐射对向4活塞卡钳的配置!

Honda统一赛之CBR300R参赛全体验(下篇)

CBR300R车架的刚度和韧度恰到好处,不论是进弯前的急刹车,还是出弯的全油门加速,CBR300R没有出现一点点车头抖动的情况,入弯的灵活性和弯中应对赛道颠簸的能力都有抢眼的表现。

Honda统一赛之CBR300R参赛全体验(下篇)

在熟悉了CBR300R的特性之后,我的驾驶很快变得顺畅起来,赛车的弯速开始变快,我的过弯线路也越来越精准饱满。到FP1的后半程,我在9号弯、12号弯的出弯路线已经走到赛道外沿的白油漆上,因为CBR300R的操控精准性给了我极强的信心,让我知道自己的走线会去到哪里!

随着车身的倾角一次比一次更低,弯速一次比一次更快,我开始遇到了比赛的第一个瓶颈:轮胎Chatter。CBR300R原车使用的是IRC的热熔胎,Chatter是轮胎抓地达到极限所发生的与车架的共振,我仅仅驾驶了CBR300R十几分钟,就找到了前胎抓地的极限!这都要归功于CBR300R的优异操控,给了我极强的信心,可以很快将赛车发挥到极限!

FP1结束时,我的圈速大概在1:29秒,我感觉到身后大概有4、5个车手,也就是说排名在倒数第5、6的位置,这让我松了口气:至少不用担心会落入倒数前三了。
Honda统一赛之CBR300R参赛全体验(下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更多摩托车最新资讯

欢迎关注机车网微信公众号 jichew

随时随地为您推送最新机车资讯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