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摩托车的摇臂加长后,车辆的轴距也会加大。有经验的骑士们都知道,当车辆换装加长摇臂后,摩托车的直线稳定性会得到提升,但在转弯时的灵活性和操控性则相应下降。
后摇臂,连接着车架与后轮,它传递和承载着两者间的力和力矩,就像一座桥梁,是车辆悬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一台操控性良好、动力输出强大、抓地力充足的高性能机车上,不难发现生产厂商在后摇臂上花的心思,因为想要达到操控性方面的提升,必须要有稳定的桥梁来做传导,譬如加速、减速、制动所产生的力,很大一部分要经过后摇臂去传导。
对很多人来说,它看似不怎么起眼,然而它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是人的腰,连接上下半身。后摇臂承担多项任务,主要是车身的动态性能:
起步时,后摇臂需要承受强大的动力输出,将动力传递给车架,直至整辆车向前移动。
制动时,后摇臂需要尽可能保持稳定性。
转向时,吸收在弯中所产生的多余应力。
早期摇臂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单纯想做支撑后轮的总成(连避震设计都没有),想当然是用两边H型夹住后轮。这时候最基本的避震设计是在座垫那边的弹簧,设计缓冲单纯只是想增加舒适度,无关性能。这样设计又叫做HARD TAIL(rigid frame)。
后期后摇臂慢慢演变出多种结构:
圆管后摇臂:
最常见的一种后摇臂。在复古车上使用比较多。
方管后摇臂:
结构强度要比圆管摇臂好,寿命也相对较长。大多都是实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之优点在于轻巧,高抗氧化能力,可塑性高。减轻摩托车本身的重量,等于增加了发动机的功率。
小贴士:改装件中常见的猴子改装铝后平叉,+4cm,+10cm和+16cm,长度其实分别为:280mm,340mm和400mm。
加强型方管摇臂:
这是一种方管摇臂的变形,就是在原基础上叠加了加强梁,由于构成了三角结构,因此强度也大大提高。加强型铝合金材质增加高速时的稳定性,使车辆不容易翘头,直线加速不容易侧滑。
三角摇臂:
结构强度再次提升,基本可以理解为加强型方管摇臂的加强版。不难发现,由于要容纳链条,上梁比主梁要细不少。
在行驶时,上梁所承受的是压缩力,而金属的抗压能力相对比抗拉能力差,所以,理论上说,设计的还不是很合理。
单摇臂:
顾名思义,就是把摇臂固定在一边。其实对于单摇臂的出现,分两个派别,有觉得它就是做做样子,拿来炫炫还可以,有些则觉得它并非“花拳绣腿”。从技术层面来讲,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弯道灵活性是肯定的,可造价昂贵的事实也同样摆在面前。
就像上文提到的,设计良好的后摇臂可以吸收不必要的外力,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寻轨性。